9月15日上午11時,鹽都區秦南鎮涇口村老年人代餐點內歡聲笑語,近百名老人個個面帶笑容在試吃“幸福小食堂”。原來,該村踐行“我為群眾辦事”重點打造的代餐點當天正式開張,從今往后老人們食有所靠,解了他們在外打拼子女們的后顧之憂。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鹽都區秦南鎮涇口村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始終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結合《鹽城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十有”微服務清單》,在打造優質高效黨群服務中心時,積極踐行“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探索農村老人居家養老新模式,努力把為民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據了解,涇口村是全國知名的潛水打撈之鄉、高空作業之鄉,有上千名涇口兒女常年在外從事“海陸空”產業。今夏的一天,該村村組干部到重度殘疾人陳友萍家中走訪,見其生活料理十分困難,最起碼的飲食問題都難以解決。村黨委獲悉這樣的信息后,安排其他村組干部對全村失能人員進行全面排查,結果發現全村這樣的失能人員有近20人。在排查過程中,村組干部還發現,許多在外打拼的青壯年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后顧之憂,那就是放心不下留守在家的老人,尤其是擔心老人們能不能按時吃上飯,營養夠不夠。對此,村黨委就此進行專題研究,解決300多名70周歲以上老人吃飯問題。
為解決這一“痛點”,村黨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周向東提議為老人們建一個代餐點,至于資金來源,“可以通過向上級政府部門爭取一點、村慈善會貼補一點、企業老板贊助一點、代餐人員自籌一點的‘四個一點’的辦法多方籌措資金。” 周向東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他還兼任著涇口慈善分會理事長、江蘇蛟龍打撈航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前面的三個“一點”他都能做得到,“老人們是否代餐完全憑他們的自愿,他們愿意的話,就自籌一點?!?/p>
經過測算,代餐點制定了代餐標準,中餐標準5元(兩葷一素一湯)、晚餐標準4元(一葷一素一湯),每天兩頓,共計9元。其中,80歲以上老人、五保戶和失能人員每天僅需承擔4元,村補助5元。
記者了解到,從涇口走出來的江蘇蛟龍公司在取得了長足發展的同時,不忘反哺家鄉,每年都大力支持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這次為使涇口“幸福小食堂”盡快讓老年群眾受益,又資助了10萬元啟動資金。經過一個多月的認真籌備,到9月中旬,各項設施均已到位。
“燒菜師傅可用心了,葷素搭配營養好,還照顧我們老人的飲食習慣,所有菜都沒有放糖,很合我們胃口……”83歲的本村村民周玉昌老人發自內心的點贊。
據悉,該村子女可通過微信向幸福小食堂為長輩訂餐。該村積極開展“我為身邊人做好事”活動,廣泛動員就餐老人、老人子女、周邊鄰居和志愿者們,為五保老人、失能人員送餐,讓這些更為特殊的人群享受更貼心的服務。
民生幸福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涇口“幸福小食堂”的順利開張為老年人送去了關愛,這是該村兩委提升村民幸福指數的又一得力舉措。我們有理由相信,該村黨委、村委會將會推出更多精準務實的惠民之舉,把好事辦到老百姓心坎里。
?。ü鶆?陳麗華 田淇尹/文 孫高升/圖)
請輸入驗證碼